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县区动态
淮阴区人社局关于提高就业和用工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文章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0-03-24


 近年来用工难、用工荒已成为各级各地关注焦点,且已成为制约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各种招工引才优惠政策对比之下,我们淮阴淮安苏北整体工资待遇不高,加之我们工作力量的不足,更加大了用工组织的难度和成效,使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对此,我们曾通过出台鼓励返乡就业补贴政策来解决,但效果不大;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前后我们人社部门围绕稳就业、保用工通过多渠道采集发布用工信息、宣传政策引导留乡就业等方式,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淮阴区实际,建议从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力量、加大地方政策激励、加强用工相关配套三方面来组合解决。具体分析思考如下:

 一、目前现状

 结合近期疫情防控阶段工作实践,淮阴区企业用工难招工难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缺工用工问题依然存在但已在逐步缓解。根据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务工人员意愿留乡就业和企业复工缺工“两项调查”、41家用工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复工企业333家其中有缺工用工需求调整的企业95家,含春节前“春风行动”征集的69家企业(4206个岗位需求),比照汇总缺工用工岗位数为4630个(新增424个),其中高新区企业47家、缺工用工岗位2270个;4630个岗位需求构成为:普通工人1496人、技术工人2602人、行政等管理人员118人,技术工人中以缝纫工、数控车床、机械和设备维修为主,其中缝纫工2020人、占总需求的77.63%41家用工重点监测,12月底备案参保10664人,212日复工企业12家返岗在岗3895人,20日复工企业27家在岗6827人,截至目前已复工33家,通过返岗补岗在岗职工已达8651人,缺口接近1000人、预计约到1500人、主要在高新区企业。二是可用的劳力资源有限。根据2018年全区劳动力资源调查结果及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调查显示:淮阴区劳动年龄内人口39.87万人,其中因病或残疾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有1.6万人,无就业意愿或因家庭等原因不具备就业条件的1.86万人,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1.82万人,实际可支配劳动力34.59万人。在可支配劳动力中,赴淮安市外就业的人数达到了27.8万人,占80.37 %,在淮阴区和淮安市内就业的为6.79万人,仅占可支配劳动力总数的19.63 %三是留乡劳力数量有限且大多可以自主就业。根据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留乡就业和对接企业用工核实数据显示:211日汇总数为3.8529万人、经核为2358人,24日开始实名制统计日报数为5596人、经核为3255人,每天新增近200人、经核实为150人,从227日直到当前累计数为3443人(实际是负增长),目前淮阴区留乡待就业劳力数和累计数基本一致,但其中70%以上为原本在家就业的、不到30%的为在外务工愿意留乡就业的;原因是从210日一批企业已批准复工原在淮就业的人开始返岗或重新入职就业,以及224日以后交通管控放开大量原在外务工人员陆续离家返岗或跳槽高就。

 二、原因分析

 淮阴区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有意愿留在区内就业的劳动力太少,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导致优质劳动力资源外流。就普通操作工而言,淮阴区企业普遍工资水平(含保险)在3000—3500/月左右,电工、数控车床、焊工等技术工人根据技能或岗位不同在3800—5000/月左右。相比之下,苏南或其他一二线城市同等岗位、同等工作时长的工资水平,普通操作工和同等技能的技术工人比淮阴区企业分别高出15002500元左右。另外苏南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提供较好的、近似免费的工作餐和廉价舒适的员工公寓、厂车接送等。因此,淮阴区地方的新成长劳动力及富余劳动力大多倾向于选择到苏南或其他收入高、机遇多的一、二线城市就业和发展。

 二是传统就业择业观念和时下跟风从众心态,导致劳动力储备难。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育才就业观和考公务员进机关单位端“铁饭碗”择业观,跟风当下“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导致无法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不到总数的30%,并且这其中的75%左右直接到大城市“闯荡”社会、5%左右不学无术游手好闲、20%左右的到职业中专学技能或进企业学徒就业,造成新成长劳动力有效储备难;淮安籍高校毕业生回淮、在淮高校毕业生留淮就业比例仅达到10%,至少在刚毕业的几年内留在淮安就业的较少;市内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在还未毕业的实习期就被整体预定输送到苏南或长三角一线城市,这也是制约淮阴区企业招工引才的主要因素。

 三是就业服务工作力量薄弱,导致用工难、难用工的恶性循环。乡镇合并和机构改革后,目前各镇(街道)实际在岗18人,专职6人,大多兼职;按我们就业服务工作内容最基本的要包括:为辖区内企业服务招工以及受理就业创业证、统计上报辖区内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协助组织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受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材料、阶段性组织辖区内劳动力参加招聘活动等工作,但实际上均未设立就业创业工作专职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大多是兼职人员,且工作重心也不在就业工作,平时也就是勉强完成一些就业登记证办理、创业贷款的受理,以及相关报表的报送等常规工作,根本没有人力和精力去根据人社部门要求做好精细化就业服务。就拿疫情防控期间“两项调查”工作,留乡就业这一数据质量总体不高,有的镇找不到人对接,有的镇问了不知道,绝大多数也就是汇总一下数据上报,很少能做到核实数据分析情况对接企业送工。

 三、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淮阴区用工难主要原因的主要方面和全国一样是工资和待遇问题,实质上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下劳动力资源与价值的双向选择,其实是一种进步,就是让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匹配,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这一市场的问题慢慢能由市场的问题来解决;次要方面原因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干预这只“有形的手”,实际上是通过服务精细化优化的软环境和一系列激励企业用工促进就业的真金白银的地方政策、还有企业工人住宿交通等便捷周到的整体大环境;对于淮阴区来讲也同样如此,需要运用系统的思维,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善和改进。

 一是加强基层经办力量,形成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工作合力。各镇(街道)要成立与区人社部门对口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职服务机构,明确专职人员,适量配备兼职人员(劳动协理员),形成三级联动机制,为做细做实就业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建议:根据苏人社发【2016472号文件《关于启用实施<江苏省人社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的通知》要求,按每6000名劳动力服务对象配置1名工作人员的总量范围内,镇级专职人员3-5名,2-3社区(村)配1兼职人员(劳动协理员)。其次工作业务考核管理由人社部门主,让其根据要求按时保质开展工作,例如近期疫情防控期间大力宣传和广泛发布淮阴区企业用工需求,让各类劳动力知晓淮阴区企业的缺工岗位、技能要求、待遇水平,加大返乡和留乡就业补贴政策的宣传,让各类劳动者感受地方政府的诚心和实意,甚至从“照顾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留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等等方面,激发在外务工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引导更多的他们返乡或留乡就业。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调动用工企业和就业者、人力资源机构各方力量促用工。自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工作的通知》(淮政办发【20203号)以来,我们也接到区内外一些人力资源机构的电话,一方面想了解我们企业缺工情况,还有一方面想问我们区里有没有地方激励补贴政策,如果地方政策力度大,都愿意为企业送工,甚至从西部偏远落后地区组织劳动力并培训好向区内企业送工。建议:加大地方补贴政策力度,从扩大补贴范围和灵活分段兑现补贴标准两个方面,修订完善《区政府关于印发淮阴籍人员返乡就业补贴办法的通知》淮政发【201843号文,进一步鼓励并激发企业用工主体责任以待遇环境以感情留人用工,同时广泛地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或留乡就业。

 三是加大相关配套优化用工环境,让优质人力资源乐意来留得住用得好。俗话讲安居乐业,这里面人社作为主要职能部门从就业和用工的对接、社保经办、劳动维权开展优质精准服务肯定是责无旁贷,但更需要以有利企业员工生产生活环境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首先发改、规划、住建部门要围绕让企业员工安心生产必要的住宿和交通出行加以配套规划、建设,甚至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的配套。其次教育部门要围绕为企业定向培养和技能型人才储备,加大中小学生的技能职业教育课程课时和现代职业观念教育,特别是要从职业教育师资配优配强、专业设置适应企业市场需要、教学课程课时加大等方面加强对职业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工会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工会的督促和指导,指导其适度提高工资待遇、提升工作餐标准和质量,加大职工生日、生病、节日时的人文关怀,以待遇和文化吸引人、留住人。还有财政、税务、金融部门要从减税降费、提高资金保障助力企业减少运行成本,帮助企业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更多更好地多用工、用好工。(闵凌艳 蔡跃华  周宇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