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全省农民工市民化师资与人社乡村振兴工作培训班顺利举办。会上,我县作为苏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农民工实践点,围绕“擦亮劳务品牌底色,助力农民工就业创业”作典型经验交流,充分彰显了上级部门对我县人社工作和乡村振兴实践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我县紧扣“一县一品”,聚焦农民工群体就业创业需求,深耕“盱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成功创成“盱眙龙虾厨师”“盱眙虾稻共生种养员”两个省级劳务品牌,并正全力培育“盱眙养老护理员”新品牌。依托三大特色品牌,构建“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服务体系,累计带动就业创业超20万人次,走出了一条具有盱眙特色的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
“授鱼不如授渔”,锻造技能培训“金招牌”
“免费培训是‘敲门砖’,让我敢闯‘一稻三虾’的新路子!”黄花塘镇“虾稻共生种养员”卢勇感慨道。2017年,他听闻“一稻三虾”模式效益可观,却因缺乏技术而犹豫不决。恰逢县人社局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农业专家从选种、投苗到水质调控等全程指导,让他吃下“定心丸”。当年即实现增收数万元,如今他的标准化“一稻三虾”基地已扩至620亩。
更令人欣喜的是,为破解稻田夏秋水温过高影响龙虾生长的难题,县人社局专门邀请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创新推广“虾稻莲”共生模式——在虾稻田中套种莲藕,荷叶为龙虾遮阴增氧,莲子亩均收益达5000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技能培训是发展劳务品牌的关键所在。我县坚持“以产兴培、以培促就”,实施技能培训“3310工程”,聚焦产业需求,精准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系统化、专业化、本地化的培训体系,持续擦亮三个“盱字号”劳务品牌的“金招牌”,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技能动能。
“勿须远行闯天涯”,打造家门口就业“金名片”
“他乡的霓虹再亮,不如家乡的烟火温暖。”这是返乡就业者方青云的心声。今年6月,在第二十五届盱眙龙虾节期间,县人社局在苏宁广场举办专场招聘会,吸引1.1万余人参与,现场签约150余人。方青云正是在这场活动中,将在外积累的管理经验带回家乡,成功入职江苏天源服装有限公司,收入与一线城市持平,真正实现了“顾家”与“立业”的双赢。
为让更多农民工“勿须远行闯天涯”,我县以五墩就业服务驿站为核心,联动尅街龙虾商业街等特色商圈,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的“不间断”招聘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招聘会190余场,开展“直播带岗”49场,吸引超30万人次线上互动,有效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扶上马再送一程”,握紧权益保障“金钥匙”
“在南京无依无靠时,是盱眙劳动监察部门为我提供了帮助!”学员马忠动情地说。他通过盱眙双成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后输送到南京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因工伤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县劳动监察热线,很快获得免费法律援助,成功维权。
为让农民工“出得去、稳得住、有保障”,我县建立“跟踪服务+权益维护”长效机制。县人社局为每位就业农民工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回访、动态跟踪,协调解决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问题。自2022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劳动纠纷30余起,追回工资损失超百万元。同时,创新推行“星级评价”制度,依据工作表现、技能提升和雇主反馈进行等级评定,星级越高,享受的岗位推荐优先权、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支持越强,激励农民工持续成长、职业进阶。
此外,我县还为返乡就业人员送上“无忧大礼包”,涵盖安居保障、安家补贴、子女教育、托育养老、就业护航等全方位支持,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县人社局将持续发挥‘穿针引线’的桥梁作用,推动劳务品牌从‘地域标签’升级为‘就业名片’,让农民工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让‘品牌溢价’真正成为增收致富的‘硬支撑’。”县人社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