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人才合作,持续做大高校“朋友圈”,服务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引才聚才,近日,我市“引才团”跨越千里来到辽宁地区高校,举办“政校企”对接座谈、综合性人才招聘等系列活动。
在东北大学宽敞明亮的会议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政校企座谈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坚实架起。淮安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与会领导,校方代表,企业家嘉宾围坐一堂,就如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等话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和淮安市人社局签订“淮安市引才工作站”协议。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分别与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捷群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各参会企业被授予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铜牌。活动中,还为高校青年人才(沈阳、大连)联络站联络员授予“雁归兴淮”聘书。
大连海洋大学高老师表示:“现在我们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很开放,职业选择已经不受地域限制,他们更看重企业发展和薪资待遇。据我了解,淮安的薪资待遇比本地高,生活的幸福感指数较高。淮安企业岗位推送,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关注,现场效果也很好。我们诚挚地邀请淮安企业能多来我们学校,为我们学子就业提供丰富的岗位。”
“辽宁省钢铁行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高校与钢铁行业匹配度较高。此次来辽招聘,我们主要锚定相关专业硕士,为淮钢特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淮钢特钢组织人事处处长李洪山与我们交流中提到,“淮钢很受东北地区学子的青睐,就我们处室而言,就有不少东北学子。”
五月的大连工业大学校园里,阳光照耀在五彩斑斓的招聘横幅上,映照着学生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有的在摊位前驻足,仔细研究着公司的招聘海报,不时与招聘人员交流几句。有的围坐在摊位旁,讨论着职业发展、薪资待遇等关键问题。这样的场景,在辽宁线引才活动的六所高校里接连上演。
沈阳大学宿迁籍徐同学不仅参与招聘,还热心为同学做起介绍:“淮安就在我家隔壁,是周总理的故乡,还有我们年轻人特别爱吃的盱眙小龙虾,我一说这些,同学们就都知道了。淮安有着丰厚的人才政策和强劲的发展态势,是理想的工作地。”
来自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贵州籍姚同学手持简历,信心满满地分享了他的招聘体验:“江苏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很高兴淮安能来到我们学校,让我们有机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我是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已经与几家企业进行了初步沟通,感觉很有希望。”他还提到:“我在校期间获得了建模、创新大赛等多个荣誉奖项,淮安的企业不仅看重我的理论成绩,也关注我的实践能力,这些奖项为我的应聘增添了不少优势。”
以山海之名,赴未来之约。本次辽宁线引才活动跨越三市、走进六所高校,在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储备优秀青年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聚焦重点产业企业人才需求,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匹配,为重点产业企业引进更多急需专业人才。(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