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人社要闻
《中国劳动保障报》报道我市无人机驾驶员职业化培育亮点做法
文章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3-18

3月15日,《中国劳动保障报》以《培养低空经济的“领航者”——江苏淮安无人机驾驶员职业化培育侧记》为题报道了我市无人机驾驶员职业化培育亮点做法。全文如下:

 

插图_00.png

 

清晨7点,淮安国联集团保安公司无人机飞控队队长徐登元团队的无人机出现在江苏省淮安市翔宇大道上空,沿着淮安马拉松赛事线路进行模拟演练。徐登元手持操控屏,指挥无人机群盘旋升空,屏幕上的实时画面清晰传输至安保指挥中心。这是徐登元参与的第35次大型活动保障任务。从部队“技术尖兵”转型为无人机行业“安全守卫”,徐登元的经历正是淮安市无人机驾驶员职业化发展的缩影。

培训+认证,培育“养成系”人才。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交通、巡检、安防、城管等领域。近日,经淮安市人社局报江苏省人社厅备案,淮安国联集团保安公司获得安防无人机驾驶员自主评价认证资质,可面向本单位职工开展安防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为培训考核合格的职工颁发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从“地面勤务”到“安保天网”的职业跨越。“无人机的视角,是大型活动安保的天空之眼,眼睛越准,安全越稳。3、2、1,起飞!”随着指令下达,一架架中型多旋翼无人机从淮安国联集团保安公司训练场腾空而起,精准完成定点悬停、航线规划等动作。在安防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班现场,首批290名学员正在教练徐登元的讲解下展开练习。淮安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人蒋礼涛介绍,近年来,全市4家备案机构累计发放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922本,助力无人机行业发展更加专业化、合法化、规范化,也给更多人的职业发展插上了“翅膀”。“过去飞无人机,我只会手动操作,如今,我掌握了航空、气象、系统、维修保护、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对无人机领域的了解更深了。”学生王磊手持崭新的无人机驾驶员中级工证书感慨,“从能飞到会飞,我收获的不仅是一本证书,还有更好的前程。”如今,王磊已签约本地一家测绘公司,月薪超7000元。淮安市还推出“春燕”帮扶计划,为脱贫人员、失业登记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培训和就业帮扶。42岁的张志强原是一名下岗工人,参加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并拿到无人机驾驶员初级工证书后,他在淮安市人社部门的推荐下成为当地一家物流公司的巡检员。“每天操控无人机检查仓库屋顶,比爬脚手架省力气多了!”张志强说。2024年,淮安市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初级无人机驾驶员培训150人次,其中80%实现对口就业。

课堂连着企业一线,校企共育“金牌飞手”。

在淮阴工学院无人机实训基地的飞行训练场上,15名学生紧盯着屏幕中实时回传的航拍画面。随着指令下达,五架多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沿预定航线执行测绘任务。淮安某影视公司资深飞手、基地指导老师李明介绍,随着多旋翼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影视、测绘等领域,无人机驾驶员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产业需求就是教学重点。”淮阴工学院无人机专业负责人于银山介绍,该专业与南京开天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淮中校友科创联盟等多家单位签订协议,为校企深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该专业紧密对接合作企业需求,根据测绘公司反馈的“航线规划效率低”的问题,在课程中新增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实训相关内容;了解到影视公司提出“增加抗风场景经验积累”的建议,于是在课程中新增复杂场景飞行训练相关内容,使学生在真实挑战中锤炼技能。“下一步,淮安市将试点无人机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管理等高端培训项目,推动无人机驾驶员向‘无人机+AI’复合型人才转型。”淮安市人社局副局长严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