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关系群众冷暖、民生底线。今年以来,淮安市将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深入推进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激励引导、市场调节和兜底保障机制,以精准度高、普惠面大的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生活保障等举措,全力推动困难群体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一是以政策性支持强化激励引导机制。以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为重点,同步开展企业需求监测和就业意愿调研,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人力资源供给、就业帮扶政策、就困人员信息等“四张清单”,发动企业与失业人员较多的社区结对,组织基层工作人员与就业困难人员结对,实施“分层分类”“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建立服务信息普遍告知、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帮扶、服务找人、政策找人等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扩大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覆盖面。截至5月底,全市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5882.05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50余万元,惠及2.9万人。
二是以多元化服务强化市场调节机制。常态开展就业援助月、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专项行动,优选低门槛、有保障的岗位,广泛搭建线上线下平台,拓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渠道。推进“1311”失业帮扶措施落实,至少为失业人员提供1次政策宣传、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指导与1次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政策条件的,及时落实各项就业补贴。组建就业服务工作专班、创业服务联盟等,整合企业岗位、创业项目和培训机构资源,集成提供高效率人岗对接、全流程创业服务和针对性职业培训,创新推出“就业援助直通车”“上门送岗大篷车”“直播访企带岗”等特色活动162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224人。
三是以家门口站点强化兜底保障机制。优化提升1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集成提供岗位发布、政策咨询、应聘登记、便民服务等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专员入户调查走访力度,建立“一对一”就业援助档案,做到个人情况、困难类别、就业意向、技能水平、政策需求“五清”。对就业困难人员普遍落实“五个一”服务,即至少提供1个就业岗位、1次职业指导、1场政策宣讲、1项培训信息、1个公益性岗位,“不断线”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722人。高标准打造职业指导工作室,邀请职业指导师、企业HR进驻,提供常态化、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服务。截至5月底,全市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2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