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服务保障企业用工,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对稳定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淮安市人社部门聚焦“四最”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开展系列专项服务行动,以“三步工作法”着力强化企业人力资源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保障企业用工人才需求。
“厉兵秣马”加快步,“多向奔赴”助企用工有速度
招聘会开进高铁站、好岗位送到家门口、引才专列抢滩高校、劳务协作拓圈扩容……结合春节前后务工人员返乡返岗高峰期和企业招工用工黄金期,淮安市人社部门围绕促进返乡就业创业、吸引学子来淮留淮、服务企业用工引才、优化惠企利民服务等“4大主题”,创新推出“15项专项行动”“超360场特色活动”,在人流密集的文旅场所、超市商圈举办现场招聘会,集成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报名等服务,探营名企、直播带岗等特色活动,掀起“云端”送工、触屏“职达”新浪潮。
“今年一季度,我们接连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多场招聘活动,目前已有800余名新员工入职,马上还将参加赴铁岭、青岛的校园招聘。”谈及今年一季度用工“开门红”,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盛荣生高兴地说。
针对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和中长期用工计划,淮安市人社部门深化拓展政校企合作,重点实施“115”引才工程,精准绘制“7+3”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清单,以区域性城市宣介及综合招聘活动为引领,统筹产业类专场、省内专场、在淮高校、友好合作、定制专场等招引活动,超800家次企业参与赴外引才,提供优质就业岗位4600余个。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在淮高校常态化联系机制,定向送岗位、送资源、送政策、送服务,服务2024届毕业生逾千人。
“强基固本”走稳步,“提技赋能”助企兴业有力度
“我们公司的钛白粉包膜技术与国际先进标准还有距离,亟需人才攻关突破发展瓶颈,多亏人社部门为我们引荐东华大学教授团队,帮助升级改造钛白粉包膜技术,相信公司产品质量将迎来全新升级。”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革新,鸿洋钛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淮安市人社部门围绕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要求,创新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为专家学者与重点企业搭建技术技能交流平台,建立健全产学合作跟踪反馈机制,为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全市“7+3”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制定《2024年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指导目录》,覆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化工新材料等130个职业(工种),数量较去年翻了一倍。“我们在省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维修、电池制造、井矿盐制盐、纺纱、印花、纤维检验等本地重点产业企业急需紧缺职工(工种)30个,充分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淮安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蒋礼涛介绍,全市大力支持职技院校与重点企业组建订单班、冠名班等校企合作专班,推动专业人才联合定向培养输送。截至4月底,全市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7万人次,培育新增高技能人才4189人次、数字技能人才3248人次。
“降本增效”不止步,“真金白银”助企减负有温度
4月上旬,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HR沙龙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来自淮安经开区的35家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HR齐聚一堂,分享交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经验,实地调研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用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人社部门围绕企业招聘用工、人才引进、和谐创建、风险防范等作政策宣讲,内容丰富实用,得到在场HR的一致好评。淮安市人社局副局长严斌表示,“本年度首场活动成效显著,后续我们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HR季季谈’活动,为企业搭建政策直达和互动交流平台。”
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多、带动就业能力强,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促就就业的增容器。近年来,淮安市人社部门以“全职能融入”服务保障项目和企业多元化需求,市县联动组建人社服务专班,由局主要负责人担任“一号专员”,带队开展总部拜访、访企问需、惠企服务进园区等活动,定期联系和走访重点项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精准化的服务和指导。截至4月底,已及时响应和解决企业各类诉求280余件,主动帮助企业招送工2.14万人。
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政策红利“免申即享”“直达快兑”,助企减负稳岗、行稳致远。(纪茗瀚 吴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