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项目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创造就业机会多,在我市攀高比强、跨越赶超过程中,发挥好重特大项目就业“增容器”作用,对引领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市人社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服务重特大项目、护航企业发展作为人社头版头条,致力以“全职能融入”服务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全生命周期”,全力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全链条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重特大项目落地后,最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我们将聚焦全市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季节性缺工、技能型缺工“痛点”,打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堵点”,破解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提质“难点”,全链条、全方位保障用工需求。
实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护航工程。动态掌握全市重特大项目布局、开工和建设进度,市、县区按照属地包干和区域联合原则,全面摸排用工需求并建立台账。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企业用工“15条”,打造综合招聘、社会送工、劳务协作、校企对接等多位一体服务链。构建“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带岗”多轮驱动的立体招聘体系,按季度、产业、区域分类组织专场招聘,创新运用余缺调剂、共享员工、劳务对接等方式,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
实施技能援企培训工程。围绕产业发展导向,编制发布急需紧缺技术工种参考目录,及时调整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录、承担政府补贴项目培训机构目录,引导培训资源向“7+3”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倾斜。推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与企业文化、岗位实操相结合,对企业新入职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和新型学徒培训,每年支持各类企业自主开展补贴性培训1.5万人次。
实施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工程。聚焦就业容量大、地方特色强的领域,积极培育高品质服务型、中高端技能型、民生保障型等特色劳务品牌,到2025年底,每个县区打造1至2个特色劳务品牌,全市形成2至3个在全国有地位、全省有影响的领军劳务品牌。引导支持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等配套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带动行业产业发展。
全流程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项目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怎样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我们将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育留用,集聚培养更多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为重特大项目提供高质量人才资源供给。
强化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坚持以用为本选才,擦亮“揽才入淮 共赢未来”特色品牌,创新推出“1+4”引才模式,以1场淮安市人才发展主题推介活动、4场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的形式,将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结合,搭建产才“双向奔赴”桥梁。实施“百家企业总部拜访计划”,精准掌握全市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中长期用工、人才需求清单,“一企一策”精准制定服务方案。落实“人才安居保障16条”、“人才强市22条”等引才政策,打造“人才一件事”服务品牌,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各类补贴全部实现“不见面办理”。
加大高技能人才引培力度。重点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完善劳动者“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用人单位“订单”的工作机制,为企业长远发展定向输送高技能人才。组织超百亿重特大项目负责人赴苏州、无锡等地,与国内顶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高端人力资源精准对接,为项目企业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提升高层次专技人才保障。加强博士后培养载体建设,制定实施博士后经费资助和管理办法,引导设站单位围绕急需专业招收博士后,引导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一线,特别是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技术密集型项目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畅通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高技能人才晋升渠道,为直接申报工程、申报农业系列相应层级职称等开辟绿色通道。
全周期提升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服务效能
人社部门的服务,涉及项目企业的征地补偿、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各环节,甚至包括经营不善后的员工分流安置。我们将树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社部门服务保障作用,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助力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行稳致远。
精准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提升政策宣传实效,动态更新局网站、微信公众号“人社政策服务”专栏,实现人社政策“一键直达”。推行“企业需求+N”集成服务模式,线上线下分类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免申即享”兑现社保降费率、稳岗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真金白银”,用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苏岗贷”等“政策活水”,“资”润项目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和”护淮商品牌效应。探索实施劳动关系“健康体检”,围绕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等企业用工全周期,梳理常见劳动争议纠纷“病因”、开出解决典型案例“处方”,助企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开展调解仲裁服务“大篷车”活动,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以案释法、用工风险提醒等活动,以“菜单式”精准普法,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和谐发展。
创新开展“百人千企”行动。持续深化人社助企专员“百人千企”服务行动,落实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全生命周期”101条服务清单,访企问需、纾困解难,由企业列出“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共同发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以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用工补贴等惠企政策为重点,编印《服务重大项目(企业)政策口袋书》,开设人社“云课堂”指导企业用工管理,确保援企减负政策深入人心。(干部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