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人社要闻
护民“薪”解忧“酬” 保民生促和谐——写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三周年之际
文章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3-05-08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作为中等收入群体增长的主力军,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责任重要、意义深远。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固化形成行政法规,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条例》聚焦问题突出的工程建设领域,强化政府部门监管职责,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围绕源头防治、支付保障、案件查处、信用惩戒等环节建立完善长效制度,推动欠薪问题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

       《条例》施行以来,已成为持续深化根治欠薪的重要法治保障。三年来,淮安市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坚持民生为本,树立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推动落实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管理、总包代发等核心制度,有效解决 “有钱发”“发给谁”“怎么发”等关键问题,着力打造紧密衔接、科学合理的管理闭环。紧盯制度落实关键环节,制定出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办法、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依法治欠体系。针对欠薪问题易发高发难题,创新打出“去存量、降增量、防变量”组合拳,强化案件查处和联合督办,有效化解欠薪陈案、遏制新欠发生、严惩违法行为;强化宣传解读和用工指导,提高企业依法用工、农民工理性维权意识和能力;强化舆情监测和风险防控,营造不能欠、不敢欠、不想欠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日,淮安市人社局联合工程建设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三周年”专题普法宣传活动,面向在建工程项目劳资专管员开展政策宣讲,对工资清偿、法律责任以及“四项制度”落实标准、执行口径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欠薪突出典型案例释法,现场发放《淮安市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口袋书》,督促指导项目规范用工管理,推动工资支付长效制度全覆盖、实运行。

       下一步,淮安市将继续探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根治欠薪难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