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人社要闻
群策群力根治欠薪 全力打造安“薪”淮安
文章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3-04-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农民工,要坚决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根治欠薪联动工作长效机制,助力实现全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动态清零”的工作目标,近日,淮安市人社、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住建、信访等七部门联合启动“安薪无忧·根治欠薪”行动,群策群力根治欠薪,倾力打造安“薪”城市。

       构建常态化欠薪风险隐患防控机制。全面推行建筑工地考勤制度,推动落实书面用工合同签订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维权信息管理和公开,规范企业用工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施工总包单位代发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工资支付保障长效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支付,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强化协同联动和日常监管,定期组织相关单位会商研究、研判形势,针对阶段性工作重点、复杂疑难案件、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风险排查、线索核查、案件清查等联合执法检查,动态掌握在建工程项目制度落实、案件办理、清欠进展等情况。

       构建群体性欠薪问题应急处理机制。对重大欠薪隐患、群体性欠薪矛盾纠纷等,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畅通联络渠道,并设置群体性纠纷集中处置点。七部门联合建立高效运转体系,确保突发性、群体性讨薪事件一旦发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欠薪项目基本信息、实名制考勤数据、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资金,以及被欠薪农民工基本情况、欠薪数额、工资保证金账户资金等信息;第一时间约谈施工总包单位、实际施工人等责任主体,督促其主动履行给付义务;第一时间完成通过前期处置无法化解欠薪纠纷的诉讼准备工作,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做到快立、快侦,加快审查起诉进程。建立农民工群体性讨薪纠纷案件绿色通道。

       构建联动式欠薪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强化对欠薪失信企业的行业准入限制,加强恶意欠薪企业“黑名单”管理,通过信用信息推送共享,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实施部门联合惩戒,形成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处格局。严厉打击欠薪失信违法行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及时受理并开展侦查,及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采取非法手段讨薪或以拖欠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构建全覆盖根治欠薪宣传长效机制。加强普法宣传和政策解读,多措并举宣传《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引导农民工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理性维权。强化正面典型示范引领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好的项目或企业,加强宣传激励,放大正面典型示范效应;对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行政处罚,或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刑事处罚的,以及以讨薪为由恶意维权、虚假诉讼被处罚案例的,加强以案释法,形成有力震慑,营造依法用工、理性维权的良好舆论氛围。(吴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