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人社要闻
创新拓宽就业路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文章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3-03-22

       “真没想到能进心仪的企业参观,现场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和企业老员工面对面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先体验再就业,太感谢政府了!”谈起不久前参加的“探营名企之职场体验”活动,刘威仍开心不已。同他一道的,还有数十名求职者,他们乘坐淮安市人社部门的包车先后前往江苏淮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特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与用人单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去年以来,淮安市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以稳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线上线下招聘齐发力,推出就业“新机制”

       今年春节期间,“大篷车”招聘活动走进返乡人员较为集中的淮安工业园区团结小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联化工等十余家企业提供的数百个岗位,涵盖新能源、机械、化工等多十个行业,可以满足不同就业群体的选择。

       职介“红娘”们一方面为群众介绍企业前景、岗位需求、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一方面送上新鲜“出炉”的用工需求信息手册。“招聘‘大篷车’直刺家门口,太接地气了。”团结小区居民小高用当地方言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淮安不断创新优化招聘手段,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当地就业、外地劳动力来淮就业。其中,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总体不高,先深入挖掘一批对技能、学历、年龄等要求较为宽松的岗位,再以市县联动的方式密集组织“大篷车”送岗下乡;针对不少求职者对企业缺乏了解,创新开展“探营名企之职场体验”活动;针对春节期间百姓逛街购物的热情普遍高涨,有计划地在“人气”商超举办专场招聘;针对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希望子女“就近就业”,巧打“感情牌”,通过他们提前摸清子女在外务工的企业类型和薪酬待遇,结合掌握的岗位信息进行精准推送,让其子女在市内就可以找到与在外务工待遇相近、工种相似的工作。

       “我在刷抖音直播招聘时看到膳魔师在招聘,了解到这家专门生产保温杯的企业要招的品检人员,与我在南京从事的工作差不多,工资也差不多,还交五险一金。”膳魔师(江苏)家庭制品有限公司新员工张月云说,常年在外打工的她最终决定留在家乡淮安工作。

据了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淮安市去年通过举办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等740场,提供就业岗位11.8万个。

特色劳务品牌重培育,擦亮就业“金名片”

       在淮安市盱眙县,有1/4的居民从事龙虾相关产业。接受人社部门免费开展的“盱眙龙虾厨师”培训后,盱眙县古桑街道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孙刚学会了烧虾的“手艺”,现在每月能拿到8000元钱。

       “围绕美味的小龙虾,我们因地制宜地把培育‘盱眙龙虾厨师’劳务品牌作为推动高质量就业的有力抓手,按照国家规范推动职业资格认证,加强龙虾厨师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不断延伸龙虾产业链,使更多就业创业群众依靠龙虾产业增收致富。” 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树国说。

       据了解,淮安为全国20多个省市输送了一万多名龙虾烹制厨师。2022年10月,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盱眙龙虾厨师”获“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称号。

劳务品牌是具有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带动就业能力强。近年来,淮安市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工作,按照“一县多品、一品一策”的思路,多领域培育和挖掘淮安特色劳务品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除“盱眙龙虾厨师”外,“淮安经开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员”“洪泽农产品+电商”“金湖全域旅游员”和“涟水缝纫工”4个劳务品牌也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还引导形成了“清江浦区红椒园艺工”、“淮阴家政工”、“淮安区施河教学具操作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吸纳劳动者就业近10万人。

政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共绘就业“同心圆”

       春寒料峭中,温暖春季就业季早来到。今年1月中旬,淮安市就全力稳增长、确保开门红打出了“1+5”组合拳,在江苏省率先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开展“暖心留淮·共创未来”政校企合作联合招聘行动等5个方面的专项行动,推动全市就业基础持续稳固,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完善。

       2月10日,在淮安市“暖心留淮·共创未来”政校企合作服务用工对接活动上,淮安院校和人力资源机构与企业现场结对“联姻”。“目前,我们已经促成26家重点企业与30家院校、机构政校企合作对接。”陈树国介绍,各方既立足本职,又通力协作,切实解决企业引才需求,助力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淮安市动态调整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和标准,健全“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培训机制,发挥高校、职技院校在技能培训方面的主阵地作用,重点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返乡人员及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等,让劳动者拥有更多更高“一技之长”,实现从一般劳动者到企业技术工的华丽转变。

       企业是就业的基础。淮安捷泰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是目前全球单体最大的Topcon电池片制造基地,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为更好地引进人才,提高毕业生留淮就业率,吸引淮安籍毕业生返淮工作,捷泰将与淮安各大高校合作,共同培养研产销、管理等各领域人才,帮助广大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严磊表示。(赵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