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你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创新‘15条’举措服务保障企业用工、落实‘富民贷’‘苏岗贷’政策、推动人社业务下沉镇街、实现大学生来淮留淮和企业用工服务业务经办智能化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为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日前淮安市人社局收到江苏省人社厅发来的“表扬信”中内容。省人社厅对淮安市2022年“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成效不吝珠玉,予以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向我局专致此函。
2022年,淮安市人社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局党委的带领下,坚决扛起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政治责任,推进积极就业政策落实,确保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加速推进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一、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强化目标抓就业
1-12月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6万人的104.76%,全省三类地区排名第二。省厅核定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48971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790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2.43%、106.58%。
二、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办好实事促就业
通过公开招录,全市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784人,完成全年目标的357%。全市审核推荐富民创业贷款共6030笔,申请贷款金额11.0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138.25%。建立完善“苏岗贷”名录库企业1660多家,通过政银合作,中国银行已为180家符合条件民营企业,投放“苏岗贷”6.09亿元。
三、立足职能、精准施策,落实资金稳就业
牵头出台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促就业新政,实现“免申即享、直拨到账”。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稳岗返还1.5亿元,惠及企业1.59万户、职工37.41万人,省人社厅官网、中国劳动保障报推介我市相关做法。落实社保补贴,引入第三方审计机制,截至目前,为5.28万人落实社保补贴2.09亿元。
四、聚焦难点、持续发力,政策兜底保就业
兑现失业保险待遇,全市共为1330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28亿元,较好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放失业补助金4024.92万元,惠及11266名失业职工。积极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提升就业援助质效,帮助通过常规手段帮扶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安置就业,实现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1464.24万元,其中岗位补贴1056.95万元,社会保险补贴407.29万元,安置人员主要从事镇街劳动保障、社会管理、残疾人护理、社区保洁、疫情防控等工作。
五、服务用工,建设品牌,出台新政扩就业
提请市政府办出台全方位服务保障企业用工的各项举措,建立健全服务用工保障体系。经验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收录,周边兄弟市参考借鉴。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对接全市390个重大产业项目、1824户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帮助鹏鼎控股、南高齿、台华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解决紧急缺工5500余人;建立外埠劳务基地58个,促成26家重点企业与30家院校、机构政校企合作对接。通过余缺调剂、本地挖潜、劳务输入等方式累计为全市1047家重点企业、重特大项目招送工6.97万人。工作举措和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北京西路瞭望、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人社等平台宣传推介。按照“一县多品、一品一策”的思路,多领域培育和挖掘淮安特色劳务品牌。“盱眙龙虾厨师”“洪泽农产品+电商员”“淮安经开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员”“金湖全域旅游员”“涟水缝纫工”等5个劳务品牌通过省厅考核验收。
2023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理念,把握“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重要定位,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目标,持续发力、创新突破,为全市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赵沬 张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