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人社要闻
淮安人社答卷背后的“诚”与“力”
文章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2-02-22

“服务管理提升年”提纲挈领,“春风送岗·暖心留淮”活动春雷声声、“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提速增效,“免申即享”、综合柜员制等工作创新直抵人心……2021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单精彩频现、厚重提气。

透过这张闪光的人社答卷,“诚”与“力”两个字若隐若现。“诚”即“正心诚意”,用真诚的行动诠释对事业和人民的忠诚;“力”即精准发力,融贯智慧之思和行动之力,步履决绝地向既定目标迈进。

“诚”与“力”,源于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特质的深刻理解。“人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既要有忠诚为民的情怀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又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超前谋划,创新实干。”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曹曙春的这番话,和2021年的人社答卷一起,为我们理解人社工作何以成功提供了锁钥。

 

1.jpg


亮点之一:超额完成“最大民生”省定目标

“数”说亮点:2021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4%,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现场回放:2021年3月2日,“春风送岗·暖心留淮”新春用工服务月系列活动敲响复工复产“头声锣”。当日,75家企业走进淮安市人力资源市场,2000多个就业岗位虚席以待。服务月系列活动累计服务求职群众15.4万人次,为企业招送工3.22万人。

 记者观察:“六稳”第一稳就业,“六保”第一保就业。在世纪疫情和复杂宏观经济形势面前,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出现了更多影响变量。此时,部门何为?人社何为?

 淮安人社的行动或可概括为“三个千方百计”:

第一,千方百计提供就业信息。一年之计在于春。市人社局抢抓春节后用工高峰时机,举办“春风送岗·暖心留淮”新春用工服务月系列活动,每周举办不少于10场、累计举办79场招聘会,高密次提供就业信息。一年新增城镇就业6.85万人,而服务月系列活动就招送工3万多人。其中未必都是新增就业人口,但善抓时机的效果仍清晰可见。

第二,千方百计惠企稳岗扩岗。毋庸讳言,宏观环境对企业产生了切实的影响,一些企业出现用工需求减少实属必然。对此,市人社局梳理“减、免、缓、退、延、补”等各类惠企政策,形成易懂、易操作的服务清单,打出“稳岗、减负、扩就业”组合拳。据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树国介绍,纳入清单的惠企政策多达十几项,其中仅失业保险返还、社会保险补贴就合计发放近2.23亿元,“以工代训”资金发放超1.07亿元。

第三,千方百计提升就业能力。就业难,难在特定群体,难在就业能力。根据这一判断,市人社局把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作为稳就业、扩就业的关键一招。2021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81万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1.01万人。面向乡村,实施了乡村振兴“头雁”创新创业七大行动,举办“头雁”创新创业培训班45期,培训新型农村致富带头人1600余人。

“三个千方百计”浸润着人社工作的“诚”与“力”。一方面,胸怀“国之大者”。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大局稳定的政治问题。抓就业扩就业的“千方百计”,彰显了淮安人社人胸怀“国之大者”、直面“最大民生”的赤子之心。另一方面,勇于担当作为。“三个千方百计”,完美联结了就业能力、就业岗位、就业信息,而围绕三个方面所展开的具体行动,如涓涓细流,绵绵有力,最终汇成一张精彩的就业答卷。

 

2.jpg


亮点之二:“人社打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数”说亮点:2021年,全市164名“人社助企专员”结对服务全市1020家重点企业和220个重大产业项目,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累计帮助落实解决企业各类个性化需求1103件。

2021年,市人社局持续深化“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在苏北率先上线运行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同步实施人社窗口综合柜员制改革,人社所有375项经办业务中的304项实现网上办理。

现场回放:2021年9月上旬,淮安区人社局助企专员王芹接到淮安楚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人事经理的电话,电话反映企业最近遇到职工内退、劳资纠纷方面的“烦心事”。市人社局立刻组织劳动关系、劳动仲裁方面的专家,赴企业进行现场政策解答。这次登门服务及时解开企业“心结”,得到企业真心点赞。

记者观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旗帜鲜明地提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在2月10日召开的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市委书记陈之常又就抓落实提出“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方法。如何以上述“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引部门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的“人社打法”给人以丰富的启示:

一是颠覆性的思维转换。在市人社局,曹曙春提出的“人社既是民生部门,又是经济部门”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寥寥数语,却显示出颠覆性的思维转换——人社部门要改变“干法”,更主动地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实践亦然。从项目落地开始,人社服务立马“贴”上去,帮助企业制订用工、人才引进方案;项目竣工运行后,用工、社保等各类服务持续跟进。以人社服务全周期护航项目建设发展全过程,已经成为“人社打法”的重要内涵,彰显了人社系统落实“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的主动作为,以及助推淮安高质量发展的赤诚之心。

二是迭代式的提速增效。在改革“深水区”如何继续“下潜”?2月15日,在市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大厅,市人社局窗口工作人员马健介绍说,2021年5月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上线后,多数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他现场办件降到40-50件,而在此前,这个数字要翻一倍。同步实施的综合柜员制改革,实现了绝大多数事项“一窗通办”,减少了企业、群众“找窗口”麻烦。与之相应的是,依托一体化信息平台,人社系统通过大数据筛选,实现稳岗返还资金等政策资金“免申即享”、直达企业。这种迭代式的提速增效告诉人们,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天花板”,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人的追求。

三是建制化的一线服务。为落实“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市人社局选派精兵强将成立了营商环境优化和行风建设处。一个职能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营商环境建设,这在全国人社系统少有,更是全省人社系统唯一。由局营商环境优化处牵头的人社助企专员“百人千企”服务,实现一线服务的建制化。这样的一线服务规模大,覆盖千家重点企业和年度所有重大项目;举措实,为问题而生,以解决问题为使命;效果好,既服务了企业,又锻炼了人社干部队伍。从中,“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方法论跃然可见。

营商环境优化的“人社打法”,再次彰显了人社人的“诚”与“力”,并使之获得了新的内涵:一个部门的价值,在于赤诚地融入大局,有力地服务大局。

 

3.jpg


亮点之三:社会保障网络织密扎牢

“数”说亮点: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180元,实现“十连增”;为35.92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增发养老金2.69亿元,人均增长124.61元/月;为12.51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5.82亿元,排名全省前列。

 现场回放:2021年,市人社局创新实施职工“退休一件事”改革,提供退休审批及待遇核定、医保退休审批、住房公积金提取集成申办服务,通过“一表”申请、“一网”推送、“一体”办结,实现减少重复填报信息30余项,办事环节从7个压缩至1个,解决了群众反复跑腿的“操心事”,近1万名退休职工享受到此项服务。

 记者观察:社会保障“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承载着百姓的工作梦、养老梦,连接着百姓的生命线、保障网,乃定国安邦之大计。作为社保主管部门,如何构筑社会保障网络?市人社局用“收支辩证法”作出了回答。

 一方面,多措并举“收”。众所周知,由于就业人口的流动,人口净流出地的社保扩面难度更大。对此,市人社局深挖新业态从业群体参保潜力,推动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年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1万人。与此同时,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排查检查和基金安全评估,严防基金“跑冒滴漏”,成功追回社保基金185.6万元,基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有的放矢“支”。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稳步增长,为群众带来了稳稳的获得感。与此同时,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5.7万户参保企业减免费用751.86万元。

 “收支辩证法”的背后,是对基金安全和民生幸福的统筹考量。只有“扩面”“堵漏”,才能保证基金安全;只有推动养老金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才能与经济同步增长。面对世纪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市人社局又巧妙地运用社保资金,助推“六稳”“六保”,弹好了安全、民生、发展“三重奏”。在业务经办上,“退休一件事”等创新让群众体验到了便捷高效。这一切都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只有走到切近,才能感受到淮安人社人为了保安全、保民生、促发展,付出了怎样的汗水,这汗水背后又凝结着他们对事业、对群众何等珍贵的“诚”与“力”。


4.jpg


 采访手记:这次采访让人“发怵”。市人社局编印的《人社一本通》中,列出了该局承担的30个事项,涉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等4个大类。这30个事项还可以继续细分。人社工作头绪之繁多,可见一斑。

这次采访又收获颇丰。从人社人的口中、笔下,我们了解到,人手一张的社保卡里,藏着关于个体的各类信息,这些信息关乎每个人的幸福,并将伴随我们的一生。这张小小的卡片使用正常的时候,人们往往“无感”,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只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人社工作才变得可见。曹曙春说,他在市人社局反复引导大家,要有甘于奉献、甘当绿叶的精神。这话背后,是对人社工作性质的深刻体认。

顺着这样的体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社答卷背后“诚”与“力”的价值。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看,人社部门作为淮安“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社会结构单位,自觉将工作嵌入到全市发展大局之中,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持续在系统中贡献正功能,这就是“诚”与“力”的深层内涵。如果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拿出这样的“诚”与“力”,淮安的城市复兴梦想指日可待。(淮安发布)